预约挂号 | 院长信箱 | 人才招聘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南昌市第一医院 官方网站!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南昌市第一医院:80后90后护士诠释最美“心术

发布时间:2012-05-09       浏览量:2139

 2012年5月9日

   (本网讯 王琳)电视剧《心术》正在各大卫视热播,许多市民被护士梅晓沪的善良、真诚和坚持所打动,渴望生活中也多一些梅晓沪式的“白衣天使”。哲人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当记者走进南昌市第一医院,面对一群80、90后的女孩,亲眼看到这些入行只有一两年的女孩为患者的健康无怨无悔地付出,才真正明白梅晓沪就在我们身边,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最美的“心术”。

   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线拉回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南昌市第一医院脑外科病房,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正在重症监护室里忙碌。护士长介绍说,她就是90后护士车频,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她应该是下午6点才上班,可是提前2个多小时就来了。”护士长告诉记者,由于车频护理的一位患者上午刚做完手术,她放心不下,便早早过来上班了。记者看到,这个年轻的女孩正在给一位患者翻身、叩背。患者个子很大,相比而言,车频显得十分娇小。但见她熟练地将患者往自己近身稍稍搬过来,然后往对侧轻轻翻身,动作十分利索。“两小时翻一次身、叩背一次,大伯就不会得褥疮,也不容易得坠积性肺炎!”车频因为刚才似乎很用力,有些急促。

    直到一个小时之后,记者才找到机会和车频说上了话。车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红扑扑的脸蛋显得有些疲惫,但是一提起自己的工作,她的脸上立刻闪现出一个90后的俏皮。“觉得挺好的,特别是听到病人说,这个护士非常好就觉得很开心。”说着,车频自己也咯咯地笑了起来。

    虽然此时的车频很放松,但她在工作时却一刻也不能放松。车频所在的脑外科是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而且患者的病情变很大,也许前一秒还在和你说话的病人,后一秒钟就可能不省人事。所以车频和她的同事每天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异常动态。前天夜里,值夜班的车频在巡查病房时,突然发现一名刚才还清醒的脑出血患者的睡姿异常。车频立即观察患者瞳孔,发现瞳孔异常,此时患者已经昏迷,这意味着患者出现了脑部再次出血。由于发现及时,最终经过及时手术救治,这名患者转危为安。车频因此更加明白观察病情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措施,患者很可能已经撒手人寰。

    照顾孤寡老人就是业余生活

    熊承舜是第一医院肾内科的一名护士,1988年出生的她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记者了解到,熊承舜从在实习起就开始参加医院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义工”。然而,这个从新建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在刚上护校的时候,并不知道护士究竟是什么职业。“我小时候就是个大大咧咧,爱帮助人的孩子,我觉得护士的工作就是帮助患者。”毕业前夕,熊承舜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实习,院内“抗非典英雄”叶欣护士长的塑像似乎让她第一次明白了护士这个职业的真谛。从此,熊承舜也开始了帮助别人的志愿护理生活。

    “平时的工作很忙,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如果有的话就是做志愿者吧。”熊承舜和其他护士一样,经历着日复一日的“三班倒”生活,休息时间对于熊承舜来说十分珍贵。可是熊承舜偏偏用休息时间帮助其他科室做护理,照顾尽可能多的病人,“像ICU、CCU这样的科室人手紧张,工作量也大,我就帮着做生活护理,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就因为这样的想法,同事们总能在不同的科室里看到熊承舜忙碌的身影,有时竟想不起来她究竟是哪个科室的护士了。

    即便是这样,熊承舜每周还要拿出半天的时间去东湖区杨家厂社区帮助一位叫张宝玉的孤寡老人。“老人出车祸后就一直卧床,身边很需要一个照顾她的人。”熊承舜说,她是在一次偶然的社区服务中与老人相识的,那时她决定多为老人做几次护理,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两年时间。由于当日下午熊承舜要赶到张宝玉老人家中,在结束和记者的谈话后,熊承舜又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往杨家厂的方向去了。

    帮助弥留病人完成最后心愿

   “某某床,准备打针了!”如果你有生病住院的经历,一定也被医护人员冠以过“某床”的别称。可是记者却在第一医院普外一科的病房里,听见了一个年轻女护士叫着“伯伯”、“大姐”,或是“爷爷、奶奶”的亲切称呼,这个嘴角总挂着微笑的女孩就是万青。提起万青,患者们就像说起了自己的女儿或者妹妹,总有夸不完的话,有些住得久的病人还会对你讲起万青悉心照顾“陶爷爷”的故事。

   “这个老爷子做了一辈子文物鉴定,生活上很讲究、爱干净,不习惯呆在病房里。”一位病友介绍说,一个多月前,82岁的陶武军老人因疝气发作,来到第一医院住院治疗。万青凭着一声甜美的“陶爷爷”,主动承担起护理老人的工作。固执的老人也被万青一丝不苟的工作深深打动,坚持在医院住了下来。然而,此时的老人并不清楚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转移,身体莫名的疼痛时常会让他大发雷霆。可是,当“孙女”万青出现的时候,老人又会恢复慈祥的笑容。“我陪陶爷爷聊天,为他讲笑话,帮他疏解身体的痛苦。”万青利用每两个小时为陶爷爷翻身、按摩的时间,给他最后的日子带来了许多欢乐。

    20多天后,老人的病情越发严重,已经无法下地走路了。老人向万青诉说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最后的时间能够呆在儿子新装修的房子里,和家人一起度过。万青在征得主治医生的同意后,将陶爷爷送至儿子的新家。“爷爷出院那天早上,我六点多钟就赶到医院为陶爷爷刮了胡子,洗了头发,没想到这成了陶爷爷最后一次打理。”万青说,陶爷爷在家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三天时间,这三天里,她每天都会转几趟公交车赶到陶爷爷儿子家,为他打静脉留置针,喂他吃一两口米粥。

    虽然万青的护理无微不至,但最终无法挽回老人的生命。老人一家在办完后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老人曾经住过的病房,为他的“孙女”万青送上一面锦旗。接过锦旗的万青流泪了,她告诉记者,没能参加陶爷爷的葬礼成了她最遗憾的事情。

    美丽的“粗胳膊”,美好的“心术”

    换下护士服,这些姑娘们和走在街头的同龄人一样,美丽、阳光而自信。当然,她们也有“抱怨”:“胳膊这么粗,穿无袖衫太难看了?”诸如此类。记者对此很好奇,一位女孩说,工作中常常需要为病人翻身,叩背,运送患者,很多活儿需要拿出力气来,当然久而久之,手臂的肌肉就变得特别发达,看起来也比一般的女孩粗壮。其实,这也是只是她们嘴上的抱怨,每每看到病人在她们的护理下逐渐康复,病人和家属在出院时对她们说一声感谢,这发自肺腑的满足感早已将“粗胳膊”的烦恼抛之脑后了。

    面对一些年轻人嫌弃护理工作脏、累、收入少,一些护患之间的矛盾,记者问年轻的护士们:“你们在想什么?”她们说:“抱一颗尊重、理解和宽容患者的心,也就是将心比心。”她们在三班倒的间隙自学本科的护理课程,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护理技艺,以此来向病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她们忙忙碌碌穿梭于一间间病房,分分秒秒关注着病人的病情,就是为了“万一”而担心“一万”。她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们独立、肯吃苦,在同龄人逛街、泡吧的时间,她们无偿加班加点、无偿提供志愿服务。

    记者离开病区的时候,这些女孩们的微笑与忙碌的身影始终萦绕在脑海。与人们非亲非故,却做到了至亲至爱,这是80、90后女孩的大爱光芒。如果某一天,这群“天使”与我们相遇,请多一分沟通,多一份体谅。因为在这群年轻的“粗胳膊”身上,有太多美丽的地方。而我们所期盼的,不正是这样的“心术”吗!

1578467528967844.jpg

万青

1578467529421651.jpg

车频

1578467529120949.jpg

熊承舜



联系我们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

备案信息: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