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求索出新 铸就生命的坚实筋骨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骨科创新发展纪实
2018年11月22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骨科学术会议在厦门举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南大三附院(南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廖琦教授主持了多场分会,该院多名骨科专家上台报告了他们的学术成就。此前,南大三附院承办了“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专家讲师团暨骨折术后并发症与外固定技术研讨会”,200位国内顶尖骨科专家齐聚南昌“谈筋论骨”,成为业内影响深远的年度大事。
这是南大三附院骨科树立全球眼光、对标顶尖水准的具体写照。
2017年7月,南大三附院骨科迎来发展的里程碑,骨科细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等3个亚专业专科。在廖琦教授等专家的强势引领下,三大亚专业齐头并进、做大做精,骨科微创化、精准治疗技术加速发展,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接连涌现。
这是南大三附院骨科顺应行业趋势、步入跨越发展的重要创举。
秉承六十余载骨科发展之荣光,南大三附院骨科始终保持奔跑之身姿,已发展成为临床能力及学术地位居省内前列的重点学科。在新的发展时期,南大三附院骨科将逐梦前行,以崭新面貌和更高水准,践行大医精诚,诠释医者仁心。
专业细分,能专病专治更能“群体作战”
国内骨科发轫之初,南大三附院开省内骨科之先河。如今,骨科一分为三、齐头并进,开启了亚专业的强势发展。
1951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的罗秉忠教授创立南大三附院骨科,这是江西最早创立的骨科科室之一。在这里,第一台腰椎间盘、第一台股骨颈骨折等手术填补省内空白,推动了省内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南大三附院骨科弦歌不辍,在临床与研究工作上成就斐然。
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动和社会进步的叠加,医疗格局正在重塑,原有的专科分类体系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专业细分,渐成临床专科发展大趋势。
2017年,南大三附院骨科在经过充分论证之后,迈出了实质性的专科细分步伐,推动者正是骨科领头人廖琦教授。廖琦曾获“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百强骨科专家”称号,他清醒地认识到,医院临床能力的竞争早已是亚专科水平的竞争,唯有细分方能引领发展。这一年,在廖琦教授大刀阔斧改革之下,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正式成立,谋求打造全国一流的专业科室。
“对骨科进行专业细分,最大的好处就是患者看病‘专病专治’,医生技艺更加精益求精。”廖琦说,骨科全新布局之后,瞄准最前沿技术,做精做强亚专业,为病人提供精准治疗。为此,该院加大了骨科专业人才培养,从传统意义上的普及化全科型人才向分工明确的亚专业学科发展,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都要接受亚专业培养,送至国内外相关领域拔尖的医院进修,使医生在骨科疾病诊疗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在研究上更加倾向于深度、细化,力争做到专而深、细而精。
专科越分越细,如何相互整合取长补短,形成更为强大的综合能力?“三大亚专业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协同发展。”廖琦说,该院骨科强调全面发展、重点突破,遇到疑难杂症,各亚专业迅速“编排程序”,实现“群体作战”,更加高效地解决骨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个全覆盖而又精细化的骨科治疗体系已经形成。
屡攀高峰,“大骨科”谋划未来新发展
以求新思变之信念,历代骨科名家勠力同心,一路推动着南大三附院骨科砥砺前行,已然矗立在省内骨科专业前沿,多项技术比肩国内外同业, “大骨科”迎来跨越发展。
23岁的病人小唐从高处摔伤,左肘关节骨折脱位,导致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在技术上更是最具挑战性的典型疾病之一。廖琦、吴小海医师团队以自创的肘关节僵硬“三要素理论”,成功将小唐左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到了5°-120°。
60岁的陕西患者董先生不远千里赶赴南大三附院,因右膝关节疼痛合并重度内翻畸形,求治于廖琦团队。该团队为患者实施了Vanguard360假体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3天即可下地行走。Vanguard360膝关节假体是最新一代膝关节置换系统,该假体系统膝关节置换目前在国内仅开展了4台,此例为国内第五台、江西首台。
各种开创性手术的成功实施,其背后是该院骨科先进诊疗技术水平的支撑。创伤外科在骨盆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陈旧骨折矫形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骨创伤微创治疗和术后功能整体化康复方面,形成科室优势特色;脊柱外科率先在省内、国内开展显微椎间盘镜微创技术;关节外科在省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完成江西首例复杂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
实力决定影响力。在国内乃至全球的骨科盛事中,频频可见南大三附院骨科团队身影。解放军总医院第十届创伤骨科研讨大会上,廖琦教授作为国内创伤骨科领域顶尖专家被邀请担当主要点评嘉宾,与中国数位院士对话探讨;在国际骨科学术会议上,廖琦教授以副主席身份参会……
奔着蓝图,步履不停,追梦不息。在医学新科技的带动下,南大三附院骨科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矢志不移的南大三附院骨科人必将再筑医学高峰。
科技赋能,微创与智能共铸医者仁术
仁是医者仁心,术是高超医术,“仁”“术”融合,方显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纵观当下骨科发展前沿,微创化、智能化已成主旋律。朝此方向,南大三附院骨科三大亚专业迅猛发力,逐浪前行,实践着高新科技与人文关怀的高度融合。
在南大三附院创伤骨科,一名因骑车意外摔倒的44岁男性患者行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骶髂关节脱位、右侧骶髂经骶骨区骨折。要知道,骨盆骨折是骨科难度系数大、风险高的手术之一,出血量大,死亡率高。不仅如此,骨盆位置深,内部脏器结构丰富,血管神经复杂,在这么一个完全闭合的空间环境里实施手术,对医生的外科技艺和骨盆理解能力考验极大。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创伤骨科沈锋主任独辟蹊径,为病人“定制”了一台微创手术。传统骨盆骨折手术方法,不仅切口大、出血多,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大。经过团队周密的术前讨论,由沈锋主任主刀,按计划选取切入口,应用“微创骨盆矫正复位系统”复位与固定,术中出血量很少,无额外输血,最终手术成功,体表仅仅留下一个小切口。
这是南大三附院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骨科手术中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该院医师不懈的追求。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及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内窥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南大三附院微创骨科已然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在以往,诸如患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之类的患者,因担心手术失败而选择忍受疾病的折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摒弃“宁愿挨痛也不要挨刀”的固有观念,走进南大三附院骨科接受治疗。
“对于高龄患者,我们会进行风险评估,设计手术方案,运用3D打印技术,选择微创路径。”廖琦说,三维导航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微创手术,突破了过去所谓的高龄禁区。同时,对于骨科智能技术的尖端代表——骨科机器人,该院已组织医生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力争成为国内首批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的医院,抢占骨科发展高地。
南大三附院的骨科专家以新的医疗思想、新的医疗技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给予更多人文关怀,更显大爱铸医魂、仁术惠百姓的境界。
学科档案
● 骨 科:江西最早创立的骨科科室之一,开设3个病区,拥有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1名,江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名,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骨科以创建全国一流标准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专业科室为奋斗目标,在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医疗水平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各亚专业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已发展成为临床及学术地位居省内前列的重点学科、南昌市最大的创伤急救骨科中心。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