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平复如故 活得健康活得更好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打造江西康复医学高地
何谓康复,是病愈?是休养?其实不然。它与临床、保健、预防并称为“四大医学”,是帮助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的独立医学学科。
枯木逢春,这是一种执念。在南昌大学三附院(南昌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聚集了大批康复医学的坚定执着者,他们曾被重大疾病打回了“婴儿时代”——不会行走、不会吃饭、不会说话、不认识字……但是,众多患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加上康复医师不放弃、不言败,患者最终实现浴火重生,平复如故,重新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小众”出众,康复水平久久为功
过去,康复医学不被重视,是被边缘化的“小众”学科。经过多年努力,康复医学科从普通理疗门诊发展成为省市共建优秀学科,在江西康复医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挪步、伸手、打招呼、认人……这些对于3岁小孩来说都不是难事,可是重病患者完成起来异常艰难。在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上百位患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或进行伸腿训练、或进行认知训练,或在做手工……尽管动作看起来还很笨拙,却足以令家人惊喜。因为,这是康复医学给他们带来的可喜变化,惟有坚持,才能看见曙光。
南昌市民涂艳(化名)骑车上班途中不幸摔倒,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这一倒下,不啻当头一棒,她至今没有站起来。“来这里康复之前,我的左腿肌肉萎缩了,动也动不了。”涂艳说,半个月前,她被丈夫推进了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让她惊喜的是,现在虽然还不能走路,但受伤的腿已经能进行伸屈运动了,还能自主站立10分钟。“我是坐着轮椅进来的,一定能走着出医院。”涂艳一扫过去的愁云,信心满满。
在南昌大学三附院,坐着轮椅进院康复太过常见,还有很多人是“抬着进来、笑着走出”。“131张病床永远是满的。”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张雪梅说,康复医学科是省市共建优势学科、南昌市名科,在省内三甲公立医院中无论是床位数、住院患者数,还是治疗疾病种类、治疗手段都是领先的。
涂艳不是个例。71岁的徐宝芳(化名)悠闲地端坐在病床旁,手捧一本历史书,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时不时拿起笔做记录。几个月前,她还躺在家里的床上,吃喝拉撒得由老伴照顾。徐宝芳说,中风致使她的手功能受损,左肩关节脱位,浮肿得厉害,任何药物无法缓解钻心的疼痛。主治医生说,徐宝芳得的是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手和手指变形,使手的功能全部丧失。幸运的是,徐宝芳得到了及时治疗、对症康复,手臂一天比一天灵活,疼痛感逐渐消失。
像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南昌大学三附院发生着。康复医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江西康复医学界的一支劲旅,不是仅凭一时运气,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结果。2009年10月,南昌大学三附院全面接管了南昌市劳动医院,康复门诊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造,2010年9月,医院扩编组建了南昌市康复中心(南昌市劳动康复中心)。2014年10月,医院被列入省工伤康复定点机构,也是南昌地区目前唯一一家省级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正式承担起我省省直单位及部分周边地市的工伤康复工作,并将南昌康复管理模式向全省推广。
“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起始于工伤康复,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已涵盖重症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科术后康复、心肺康复、烧伤康复、疼痛康复、心理康复等,尤其擅长疑难重症患者的术后康复,康复治疗区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拥有康复病床131张,康复设施、设备100余台,康复医学科已成为江西康复评定、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康复医学科发展的层次是衡量一家医院现代医学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南昌大学三附院院长黄国富自豪地说,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康复治疗水平,医院都远远走在全省前列。早期康复,早期服务,使急诊科、神经内外科、骨科、烧伤科、重症监护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外科等临床科室的重危病人得到了有效帮助,防止了并发症和某些后遗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全身各脏器、各系统的功能,大大有利于原发伤病的转好与治愈。
融贯古今,特色康复各放异彩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创新康复理念,丰富康复手段,完善康复设施,构建了现代特色康复医学体系,惠泽患者。
对于46岁的刘芳(化名)来说,一年前的那场厨房大火吞噬的不仅是她的身体,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全身多处重度烧伤,经过医院抢救后捡回了一条命。出院后,她的嘴巴无法自主张开,全身硬邦邦的。她不敢看自己的脸,害怕见人,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状。随后,她被家人抬到了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科,医院组织烧伤科、心理科、康复等学科组成的团队对她进行康复治疗:穿戴弹力衣防止疤痕增生;进行运动疗法、低频脉冲电等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师及时介入,进行健康干预和疏导,辅助药物治疗,破解心理障碍。现在的刘芳逐渐走出了阴霾,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身体各项功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南昌大学三附院是南昌市唯一设有烧伤康复亚专科的医院,省内能够开展这一康复项目的医院也不多。张雪梅说,他们计划再开辟一层病房,专门收治烧伤康复患者。目前,该学科引进了烧伤专业的医师,派治疗师到国内烧伤康复领域有名的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西南医院不惜倾囊相授烧伤康复的中医秘方、烧伤康复模式,以推动南昌大学三附院烧伤康复水平实现跨越发展,让省内烧伤康复患者不用到外省求治,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烧伤康复只是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特色康复项目之一。这几年,他们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在康复项目和康复手段上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康复设施,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现代康复医疗体系,让众多患者得到了正规、现代的康复治疗,重回正常人的生活。
64岁的罗巧珍(化名)正陪着39岁的儿子在该院康复医学科做康复训练。她的儿子突发心梗,经过医院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已经不认识字,也说不出话。“脑部控制能力受损,以前脚不能动弹,不认识人。” 罗巧珍说,在医院康复治疗后,她儿子的活动没有问题了,还学会了说“你好!”
张雪梅说,针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所致的运动、言语、吞咽、大小便等功能障碍,他们开展了全面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中国传统的针灸、中药等康复手段,配有表面肌电、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上下肢智能反馈系统、高压氧舱等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康复设备,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在特色康复项目打造上,该院康复医学科还开设了疼痛门诊,采用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综合治疗方法,开展了龙氏正骨推拿整脊治疗技术,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康复患者,采用先进的心理评测系统给予心理评定,开展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游戏治疗等,改善康复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对小儿脑瘫、自闭症等一系列儿童疾病所导致的运动、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开展科学的儿童康复治疗技术,特别是神经调控技术对治疗脑中风,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抑郁症、昏迷促醒具有较好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的要求已不满足于以往的伤病临床治愈,对功能的改善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更高要求。黄国富表示,康复医学科作为南昌市名科,是医院着力打造的特色学科,今后该院将结合疾病谱变化、高新技术革新,按照“江西一流、国内知名”的发展目标,依托综合医院的学科、科研优势,在康复病种、康复手段、康复设施、康复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紧跟康复医学前沿,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康复体系,造福更多患者。
辨证施治,多学科引领大康复
康复医学是整体医学,以功能康复为导向,更具整体性。依托综合性医院优势,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辨证施治,“大康复”融合、多学科联合发展先人一步。
62岁的陈建华(化名)脸色红润,与到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之前判若两人。他患有颈椎病、高血压,心脏还安装了支架,这几年他觉得自己哪儿都疼,腿部肌肉还一度出现了萎缩迹象,神经内科、心血管、骨科看了个遍,就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我以为得了脑中风或者抑郁症。”陈建华说,机缘巧合,他因求治心血管疾病结识了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张雪梅。
听了他的病情陈述后,张雪梅主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到康复医学科住院,请医院心血管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的专家进行会诊。果不其然,经过会诊得出结论,陈建华3年前先后2次做过颈椎手术,现在的病症都是手术后遗症。
“方向对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康复效果显著。”张雪梅说,在康复医学领域,临床医生做好诊断的情况下,选择的康复方式、手段由康复治疗师决定,这与别的专业不太一样。因此,康复效果取决于临床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治疗师的康复手段,不可偏废。正是依托三甲综合性医院强大的学科实力,康复医学科联合心血管科、神经内科、骨科等临床科室一起查房,辨病情、给良方,同时邀请国内著名物理治疗师指导查房,不仅提高了康复医师的水平,患者康复效果也大大提高。
受益于多学科康复体系的建立,70岁的肖桂华(化名)的生活质量发生颠覆性改变。1年半前,她因中风导致偏瘫,走起路来左摇右摆。1年前,她又遭不幸,肱骨骨折,手术后一直在家静养。后因疼痛难忍,到南昌大学三附院康复医学科求医。2个月后,肖桂华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走路也灵活了不少,但康复效果远没有达到科主任张雪梅的期望,在与家属反复沟通后,她联系了医院的骨科专家为其实施了手术,取出钢板,解除关节粘连。半个月后,她的手已经能够90度弯曲,还能吃饭、写字……
张雪梅曾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过8年,在麻醉、心脏介入、急救创伤、高血压等方面涉猎颇深,读博士时,师从知名心血管专家程晓曙,多学科经历让她在康复医学科工作得心应手,颇有建树。因此,她对多学科康复特别钟情,致力于打造多学科康复医疗团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学科软实力。如今,该科有医师14名、治疗师24名,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多元化、专业化,具有中医、骨科、心血管、急救创伤、神经内科等方面的临床经验,为康复医学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康复医学研究人的整体,以功能重塑为目标。”张雪梅说,多学科、大康复体系的形成与否,决定了康复医学科的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与临床医学不同,康复医学除了医学知识外,在专业性上还需要掌握物理、材料、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现代康复医学是以联合学科团队的模式,即由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护士、社工、心理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队,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学科档案
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规范化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江西省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及南昌市工伤康复唯一定点机构。目前已开展了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脊髓损伤、儿童脑瘫、老年病、心肺康复及慢性疼痛等亚专业康复,设有临床医学部、康复评定室、物理康复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言语语言病理学治疗部、心理康复部、传统康复治疗部、高压氧舱及康复工程部、康复护理部等。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