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 院长信箱 | 人才招聘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南昌市第一医院 官方网站!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首页 > 内科片区 > 医学科普

内科片区

医学科普

心内科特色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15-07-02       浏览量:11120

心内科特色技术介绍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科医务人员坚持“科技兴院,科技强科”的理念,发扬“孜孜不倦,开拓进取,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的精神风貌,放眼于学科前沿,奋力赶超。近二年来,医、教、研各项工作迅速发展,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日趋成熟,仅就2004年完成病例数达300多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122例,冠心病PTCA+支架术66例,(急诊PCI 23例),射频消融心律失常36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38例(其中双腔起搏10例),Amplatzer伞堵闭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2例,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术10例,肾动脉造影术26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2例,报批科研多项及发表论文多篇。证明了我院心内科确确实实挤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定位于省内先进水平。

特色医疗之一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也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冠脉病变的加重,药物治疗效果受限,早年开展的外科搭桥为冠心病的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创伤及风险大。近年PCI治疗冠心病发展迅猛,特别是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发,其以创伤小、再狭窄率低、疗效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色医疗之二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有药物、外科手术和心导管射频消融三种方法。药物治疗是一种治标的方法,需长时间维持用药,且可能出现药物的付作用和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些药物虽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却使病人死亡增加。外科手术需开胸,创伤大,目前已很少使用。而心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疗效好(95—99%)、复发率低(1%—3%)、创伤小、见效快、可以达到根治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心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内科学中仅有的几个根治性的治疗手段之一,是现代医疗技术带给心律失常患者的福音。它已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适应征不断扩大,心房纤颤等的射频消融已获得突破性进展。

[例1]吴某某,女,27岁。两年前,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作性心悸伴胸闷、头晕,每年10余次,每次1小时至2天不等。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左侧显性预激旁路伴室上速,在我院行心导管法射频消融术,经过顺利,复查心电图均正常,术后3天出院。

[例2]张某某,男,49岁。8年前出现发作性心悸伴胸闷、气短、头晕,每年3~5次,每次2~3小时,常需药物终止。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导管法射频消融术,经过顺利,术后3即天出院。

手术影像图……

色医疗之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很精巧的、可靠程度很高的医疗器械,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综合征。表现为心率指低于60次/分伴有乏力、易疲劳、头晕,严重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时,均需植人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时只需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病人是清醒,不需要开胸开腹,仅在胸前切开2-3厘米的皮肤即可,病人痛苦非常小,可以轻松地接受手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很快,现已不限于心跳过缓,某些心衰患者可安置三腔起搏器,改善心功能。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也可安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大大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典型病例

李某,男性,56岁,主因胸闷、憋气3年余,伴头晕1个月,诊断为病窦综合症。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查动态心电图显示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正常,未见长R-R间期。

手术影像图……


特色医疗之四

Amplataer伞介入封堵(PDA、ASD、VSD)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估计每年新增加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15万。其中PDA、ASD、VSD分别约占20%、10%、25%左右。早年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但其创伤性大、并发症多。近年由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兴起,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方法的提高,上述半数以上的先天心脏缺损可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且适用于年龄越来越小的病人,其效果好、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已成为先天性病人的优先选择。



特色医疗之五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多发病,其中绝大部分为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最为常见,主动脉瓣次之。有单纯狭窄、关闭不全和狭窄伴关闭不全等病理改变,而二尖瓣单纯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变。当瓣口面积小于2cm2时,即发生有血液动力学意义的二尖瓣狭窄。小于1 cm2,则发生严重的机械性循环障碍。

1984年首次报告了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临床应用。我院于2003年开展此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联系我们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

备案信息: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