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 院长信箱 | 人才招聘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南昌市第一医院 官方网站!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南昌市第一医院五载志愿服务,助唇腭裂儿童“微笑”更美

发布时间:2014-04-28       浏览量:2079

比“微笑”更美的,是志愿服务的大爱

      前言: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年复一年用心坚持,矢志不渝。    自2009年全省启动“微笑”工程为唇腭裂儿童实施免费救治以来,南昌市第一医院五年如一日,不仅全力推动“微笑”工程常态化,还着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积极培育“微笑”公益的精神沃土。截至目前,共成功实施儿童唇腭裂畸形修复610人次,手术满意度达到100%。其中,来自甘肃、云南、贵州、湖南等外省的唇腭裂儿童达到20余名。源自赣鄱大地的“微笑”公益精神日益向周边省份辐射,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不仅要为孩子们修复外表畸形,还要让他们体验痛觉更轻,修复更美、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过程,让他们发自内心微笑,真正融入社会。”南昌市第一医院陈园院长如是说。

    正是这种力臻完美的“微笑”公益理念,吸引了“国际微笑组织”与该院的长期合作。5年来,南昌市第一医院已然成为“微笑”公益组织在大陆地区的“爱心大本营”。志同方道合,友人四方来。此次“微笑”集中手术期间,共为50名唇腭裂孩子成功实施手术,除了“国际微笑组织”专家,扬名国际的上海九院王国明教授也亲率志愿服务队前来“助阵”。

 

   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方协力不仅促进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也推动了唇腭裂修复技术的进步。数据显示,曾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做过一期手术的复杂唇腭裂患儿,二期手术、三期手术回头率高达100%。

南昌市第一医院“微笑”公益行动缘何生生不息,深入人心?这背后是一个个志愿服务者舍小我,存大爱的感人故事。

         不会断线的“微笑”热线

   “胡主任”是家长们最熟悉的名字。许多无助的唇腭裂儿童家长在网上找到了他的电话。“胡主任”是南昌市第一医院医保科主任胡桃根,自2009年起,身为社会工作部主任的他便开始担任总联络员。“几年前我就将自己的手机号在网上公布,如今手机常年24小时开着,就怕错过咨询电话。”胡桃根说。近一个礼拜,他忙得每天只睡4、5个小时。

   虽然两年前已换岗,但“微笑行动”已经成为胡桃根放不下的担子。大到对外联络、现场协调,小到给志愿者订盒饭、指引乘车路线……

    4月25日上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一间明亮、整洁的病房内,来自上饶弋阳的年轻夫妻柏灵和孟令登正给唇腭裂的儿子喂奶。“我们也是在网上找到了胡主任的电话,电话里他对我们特别认真、热情。”柏灵说,感觉他们一家很幸运,“之前村里也有个唇裂的孩子在外省自费做手术,花了上万元。”

 

         准新郎坚守志愿服务岗位

 

    这几天的手术台上,还有一位准新郎,他是南昌市第一医院麻醉医生吴祥。五年前,他加入“微笑”公益志愿服务行列。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是吴祥结婚的日子,在当一名称职的志愿者和一名合格的准新郎之间,吴祥显然选择了前者。他将婚前准备事宜交给了家人,自己仍坚守在麻醉岗位上。

    麻醉科副主任陈江琴也顾不上休息。为迎接集中手术,她早早就做好充分准备。截至4月27日晚上7点钟的最后一台手术结束,陈江琴已经连续两天在手术室的麻醉岗位坚守了28小时。

   这些只是南昌市第一医院“微笑”公益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在每一次“微笑”集中手术期间,医院管理者举全院力量为“微笑”行动开道。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医院总是设法挪出条件最好的病房。“手术对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免费,还一定要保证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微笑公益上,我们从来不做选择题。”南昌市第一医院一名医院管理者如是说。

  

 “微笑使者”收获家长们的信任

   辛苦不会白费,五年来,医护志愿者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到了孩子身上。

   4月24日下午,万载县的王国辉早早就把一岁半的宝宝王希宇抱进医院等待二期修复手术。“你看,上次手术做得多好,唇形好完整!”要不是他逢人便说,旁人几乎看不他的宝宝患有唇腭裂。

   来自赣州兴国的谢梦微宝宝这回也是第二次来医院。爷爷谢小原抱着孙女满脸欣慰:“宝宝是女孩,以前特别担心兔唇影响容貌,现在心都放下了。”

    近乎完美的修复来自志愿者的用心治疗。因为手术做得精湛,该院耳鼻喉科医生祝永红的名字在孩子们家长中流传开来。这位“微笑使者”医生已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台手术,但“不断提高,力求接近、达到国际水平”是祝永红一直以来的不变信念。

“对于唇腭裂的孩子,一台完美的修补手术,弥补的不仅是孩子外形的缺陷,更是对孩子内心的修补,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祝永红诚恳地说。

 “微笑”病区的环境可谓窗明几净,这可是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几天前,北院大护士长陈清就开始带着护士们准备病房。南昌市第一医院周丽副院长和护理部刘燕主任每天都在现场查看,周院长说:“我们派出了全院的志愿服务骨干投入到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确保孩子从入院到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

许多首次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在感受到志愿者的用心服务和治疗效果后打消了顾虑。截至发稿,还有孩子家长慕名前来咨询。

今年9个月的陈雨欣就同父母坐了40多个小时火车从甘肃张掖市赶来。“也是网上看到的消息,听说医院技术也很好。现在看到这里的医护人员为孩子的事情忙里忙外,我们更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宝宝父亲说。

4月25日,记者离开“微笑”病房的时候不禁回望:家长们还操着各色乡音热切交谈,将盼望写在脸上;孩子们或安静倚靠着母亲,或三三两两结伴嬉戏,全然无忧,静与动之间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兔唇牛娃”见证“微笑”公益历程

“微笑”爱心病房里,熊建勋、胡志鹏、黄健这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同龄男孩在同一个病房相遇了。

不幸的是,这三个2009年出生的牛娃子都是“兔唇儿”。其中,熊建勋、胡志鹏畸形更严重。用母亲们的话来说,豁嘴的地方放得下一根小手指。这次他俩来南昌接受第三期腭裂修复手术,而唇裂相对轻微的黄健则是慕名来找祝永红医生做二期修补,父亲希望帅气的儿子“微笑”更美。

    熊建勋的就医经历颇有些戏剧性。三个月大时,父母抱着他揣着8000元辛苦钱赶到外省一所医院交了住院费。当晚,老家打来电话,江西全面启动“微笑”工程,不用花钱就可以做手术了。第二天,父母退了住院费又带着孩子赶回南昌,接受了第一期手术。几年来,小建勋一直坚持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接受连续治疗。小建勋母亲欣慰地告诉记者:“我儿子从一个严重畸形的孩子健康成长到今天,没有花一分医疗费,要感谢医精德高的‘微笑’志愿者,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这也是胡志鹏母亲的心声,她开心地说:“儿子的微笑还会更美,孩子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结尾:志愿服务精神无界限,感受爱、传递爱、延续爱

    孩子们五岁了,南昌市第一医院“微笑”行动也走过了五个年头,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一天天成长、壮大。如今,还有不少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搭上“微笑列车”去宜春、上饶、赣州等其他地方免费为孩子手术。记者了解到,此次“微笑”集中手术期间,南昌市第一医院主动参与的志愿服务人员就达100余人。

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消除着志愿服务队员之间国籍和地域的差异。在5年中,南昌市第一医院的志愿者们深受其他志愿服务者无私奉献的感染,带来情感的升华。“‘国际微笑组织’志愿者的精神曾深深感动我。”陈江琴说,“国际微笑组织”与医院志愿服务合作多年,一位杭州的知名专家史老师每年都会义务来昌免费给孩子手术,“有一次她发着高烧,也硬是坚持做完了一整天的手术。”

感受爱,传递爱,延续爱。这就是南昌市第一医院志愿者们孜孜追求的方向。



联系我们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

备案信息: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