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近日,南昌市第一医院成功抢救了一名从抚州转入的羊水栓塞产妇。该产妇当日凌晨出现生命危险并通过当地医院与南昌市第一医院联系,于当日上午9时抵达医院。接到电话后,该院立即启动急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医院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紧急到位,并在病人抵达前完成一切抢救前准备。在全院数十余名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目前该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
作为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市级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凭借雄厚的技术储备和设备条件,南昌市第一医院坚定不移地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当成重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地投入到平台和体系的建设之中。近日来,该院还成功抢救五楼坠落的14岁女孩,成功完成“7·13”车祸抢救任务。该院更曾经在1个小时内完成20多名急危重病人抢救,这个记录在省城至今未被打破。
急危重症考验医院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许多疾病虽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工业和交通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等各种原因,急危重症患者构成比在不断升高,心脑血管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工地伤、交通事故、产科急重症、中毒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我国目前每年有上亿急诊患者到各级医院就诊,其中危重急病患者约占8%,约800万人需立即得到有效救治。
记者从南昌市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急重患者约占医院住院总人数的7%,危重患者约占3%,去年一年该院接诊了约3600位急危重患者,该院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死亡率约2.6%。如何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当代医院的一个巨大挑战。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结果也是衡量一个综合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
整合资源铺就保障网络
据介绍,目前,南昌市第一医院以本部为核心,并汇合北院区、红谷滩第二门诊、十院联合医院和即将新建的九龙湖院区,形成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障网络,这也将极大地推动该院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
同时,该院北院作为南昌市急救创伤中心,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创伤救治模式:“院前急救→急诊处置→手术室→ICU→创伤病房”,整合了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重症医学科,对各类急救创伤病患提供全面、安全、专业的诊疗活动,在严重多发伤救治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
目前,该院五个院区形成了联动,遵循急危重症“综合救治”和“专科救治”相结合的理念,建设了一支由急诊、重症医学、各医学专科和护理团队为构架的综合急救队伍。医院专门设立有胸痛中心、创伤急救中心、高危产妇小组、CCRRT小组、MDT小组,在心肺复苏、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伤、群体伤、中毒、重症产科救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优化流程开启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于急危重病人尤其贴切。南昌市第一医院制定了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多发伤、群体伤、群体中毒的处理流程等。
凡事立而不破,只有流程的详细制定和运用,才可帮助急诊医生在生死关头、千钧一发之时迅速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该院医务部门还会定期组织流程培训和考核,并模拟案例进行演练、合练。
为节省病人入院抢救后的每一分每一秒,南昌市第一医院专门设立了抢救“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就是为急危重症而建立的“快捷、畅通、 高效”的“先抢救后付费”的救治服务体系。急危重症救治从预检分诊、挂号收费、检验、放射、药房到住院、手术,实施“一条龙”服务,这样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及救治成功率。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该院不断完善和规范,实现院部和各科室之间互相支持及无缝隙配合,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该院专门为急危重症抢救工作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挂牌,见到该急危重症挂牌,相关部门,包括检查、检验、药品、手术均走绿色通道快速流程,并积极配合,参与其中,确保院内救治畅通无阻。
“急危重症救治已成为当今医疗卫生事业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急救医疗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医院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的高效性。我院在新时期医疗生态环境下,将坚定不移地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当成重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并会以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来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职责。”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昌市第一医院院长黄国富说。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