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指出,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出现危重病例及死亡风险的几率更大。
快听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怎么说
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可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率,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重要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同时疫苗接种指南也明确提出,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这也意味着,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处于疾病稳定期均可以接种疫苗。但对于处于疾病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压控制不稳定等,需要暂缓接种,经积极治疗符合要求后方可接种。 为了保障安全,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先到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可以接种。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时除了一般注意事项外,还要就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另外在接种疫苗前后一定要按医嘱继续服用相关药物,不可因接种疫苗而随意停药,且接种后要格外关注心血管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等)的变化。 控制好基础疾病 控制好基础疾病是心血管病患者远离新冠的重要手段。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而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盐、高热量饮食、吸烟、超重、熬夜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早期出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升高并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根本不当回事,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管,更没必要吃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得了大病,大把大把吃药,这些极端认识都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因此,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纠正意识上的偏差,同时也要调整不良生活方式、针对基础疾病进行药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增强自身免疫力 良好的免疫力是应对新冠病毒的基础,然而肥胖、精神应激、失眠、营养不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会削弱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很多心血管病患者虽然很年轻,但免疫力却并不强。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与其说增强免疫力,倒不如说把降低的免疫力纠正过来,按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药物滥用;科学运动;均衡膳食营养;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及长期焦虑等。 物理防护不放松 物理防护依然是预防“新冠病毒”简单易行且非常有效的手段。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社交距离、公筷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咳嗽时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科学做好个人防护不放松。 对于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在疫情期间,心血管病患者不仅要了解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保持乐观心态,做到科学防护外,还不能放松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大程度远离“新冠”伤害。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治疗?
心血管病人感染新冠后与没有心血管病的人相比,治疗没什么大的不同,但有些点需要注意。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不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即使体温升高后使用退热药物时也应谨慎,因为使用退热药物后一次性的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液容量的骤减,造成血压降低。
心血管病人感染新冠后要缓慢退热,可以使用诸如冰袋、湿毛巾之类的物理方法降低体温,切勿盲目服用过量的退热药物。同时也不应过量、长时间服用中成药物,防止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
心血管病患者感染后不必太担心,重点是继续控制好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使自己原有的疾病不被诱发和加重。
长期服用的心血管病防控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心血管病发作,不要害怕、焦虑,一定要及时服药。如果有持续性胸痛,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的主要症状,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除了这些呼吸道的主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等常见的心脏症状。
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说,其肺部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淤血,感染上新冠病毒后,容易发生血氧下降,炎症反应增加心脏负担,会造成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一旦出现胸闷、气急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因为机体的应激反应和感染后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还有服用的某些含有甘草、麻黄等成分的中成药,都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每天测量2到3次心率、血压、体温、尿量等指标,如果与平常的心率、血压等相比增加不多,可以继续观察。等待新冠病毒感染好转后,血压、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持续升高,或者出现意识不清、咳嗽咳痰加重、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心血管病人没有必要恐惧新冠病毒,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和轻症,要把关注重点放在控制原有的心血管病上,不让新冠病毒有诱发和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
一是切勿随意停用本身长期服用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避免心血管症状加重;
二是血压、心率稍微增加时,心血管药物剂量不要立即增加,待病毒感染好转,血压、心率会恢复的;
三是血压、心率明显增加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后适当调整心血管药物剂量。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