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 院长信箱 | 人才招聘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南昌市第一医院 官方网站!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首页 > 内科 > 医学科普

内科

医学科普

双气囊内镜检查是提高小肠疾病诊治水平的重要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02       浏览量:7074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年1月第25卷第1期


小肠冗长迂曲,既往诸多的检查方法如口服钡餐全消化道造影、动脉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虽然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各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小肠疾病的诊治并没有突破性进展,直到近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的相继出现并逐步普及,才使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传统的小肠镜检查(enteroscopy)

1977年Tada等首次报道探条式小肠镜以来,国内外临床报道的小肠镜检查方法已有多种,如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法、探条式小肠镜检查法、循腔插镜式小肠镜检查法、母子式小肠镜检查法。但真正在临床应用较好并在我国开展的只有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法。

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可以到达Treitz韧带下40~100 cm,故可以对近段空肠黏膜病变作出诊断。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操作简单易行,对空肠近段病变及小肠弥漫性病变(如小肠吸收不良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必要时也可进行镜下处理,缺点是观察范围非常有限。普通推进式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可达25.0%~48.8%,但由于绝大部分的小肠无法观察,使得半数以上的小肠出血患者仍不能检出。

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

CE最早于2000年应用于临床,它以非侵袭性的方式可以观察全消化道,以后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而小肠出血是其首要和最强适用指征,它可以作为筛查小肠出血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为选择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1]。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CE有重庆金山公司的OMOM CE和以色列Given Imaging公司的CE。

CE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检查方式,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超过340 000例使用者的观察研究,没有一例死亡报道,主要的并发症是CE滞留在肠道狭窄部位,一项对733例使用者进行多中心研究表明这种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9%[2],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取出,因此对于肠腔狭窄或有肠梗阻患者不推荐使用CE检查。

国外报道CE对食管、胃、小肠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阳性预测值在95%左右,阴性预测值在83%~100%之间[3-5]。我国引进CE几年来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报道CE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为81%左右[6],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进步。但对出血量比较大、或伴有吞咽困难、肠梗阻者,CE并不适宜,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直视进退观察和取材,并且价格昂贵。但在有些经济发达地区,CE检查已成为某些富裕人群的体检项目。

三、双气囊内镜(double-balloon endoscope,DBE)

DBE于2003年由日本富士公司首先推向市场,可以观察全小肠,同时还可观察上消化道和结肠,并能用于Billroth-Ⅱ术后ERCP等,所以从最初的双气囊小肠镜改名为DBE。DBE既可经口进镜,也可经肛门进镜,一般认为经口进镜操作较易,经肛门进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DBE操作比较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发现病灶可以进行活检、黏膜染色、标记病变部位、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等处理。由于操作时间长,推荐在麻醉配合下检查,不推荐在同一天内进行经两个进镜途径的检查。

2006年8月和2007年6月先后在日本东京和德国柏林召开了第1、2届国际DBE会议,笔者和钟捷均参加了这两次会议,钟捷教授还参加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国际上关于DBE的适应证在本期“第二届国际双气囊内镜会议共识报告”中已经明确列出,我国近3年每年召开的全国小肠疾病会议上DBE的临床应用也是热点课题,在这些会议上,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病学组综合各方意见,整理并形成了DBE规范意见草案(在本期刊出),DBE检查的适应证为:(1)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小肠)出血及缺铁性贫血;(2)怀疑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3)怀疑小肠克罗恩病;(4)不明原因小肠梗阻;(5)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6)小肠内异物;(7)外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如出血、梗阻等);(8)已确诊的小肠病变治疗后复查;(9)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者。禁忌证为:(1)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2)有高度麻醉风险者;(3)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者;(4)相关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如重度贫血、血浆白蛋白严重低下者)在指标纠正前;(5)完全性小肠梗阻无法完成肠道准备者;(6)多次腹部手术史者;(7)低龄儿童;(8)其他高风险状态或病变者(如中度以上食管胃静脉曲张者、大量腹水等);(9)孕妇。

我国于2003年引进了DBE并用于临床,除了较多的DBE检查结果报道以外,与其他检查方法结果比较的研究逐渐出现。广州南方医院对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DBE和CE检查,前者阳性率91.3%(84/92),后者阳性率52.0%(13/25)[7]。上海瑞金医院对不明原因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分别进行DBE和小肠钡灌检查,前者病变总体检出率为91.2%(31/34),且均经活检、手术探查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证实;后者检出率为50.0%(17/34)[8]。本期刊登的张自妍等研究DBE和CT对于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与确诊率,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105例,DBE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分别为97.1%和92.4%,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分别为95.6%和82.2%。还有DBE与CT仿真小肠镜诊断小肠间质瘤个案的报道[9]。上述结果均表明DBE是提高小肠疾病诊治水平的重要方法。

DBE也有小肠黏膜损伤甚至穿孔的并发症[10-11]。Yamamoto等[12]报道DBE导致的穿孔率为1%;Heine等[13]报道275例接受检查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胰腺炎常出现在经口途径诊疗中,可能是由于机械压力引起;国内报道在155例怀疑小肠疾病的DBE检查中,发生小肠穿孔2例、急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1.9%[14]。

综观DBE在国际上的应用,笔者认为DBE已从既往的单纯诊断发展为诊治兼具,国内积极开展DBE下的小肠止血、息肉切除、异物取出、狭窄扩张、支架置入及Billroth-Ⅱ式或Roux-en-Y吻合术后的ERCP及相关治疗等,经过我国内镜专家的共同努力,与国际同步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单气囊内镜(single ballon enteroscopy,SBE)

最近有报道用OLYMPUS公司生产的单气囊内镜XSIF-Q160Y对小肠出血的诊治也有较好的效果[15],目前国内还没有引进该内镜,有望能在明后年进入我国临床。

五、小肠腔内超声检查(intraluminal small intestinal ultrasonography,ISIU)

对于肠壁内病变、不能施行活检或活检不能明确的增殖性病灶,DBE下依据肉眼的形态学判断仍存在一定局限。近年来已经开展将超声技术和DBE技术相结合,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特殊超声小探头送至小肠腔内病灶部位,对病灶进行超声检查,这对小肠病变特别是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很有意义。

ISIU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六、CT仿真内镜(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CTVE)

CT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CTVE作为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肠黏膜,同时还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

北京首都医大张杰等于2004年尝试应用CTVE检查小肠病变并获得成功[9],本期又刊出他们对46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CTVE检查,检出小肠病变27例,经手术或DBE检查验证,CTVE的诊断正确率73.9%(34/46),对占位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90.9%。认为小肠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可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小肠镜检查的患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CTVE的诊断价值与CT机的质量、医师的经验有很大关系,要在临床普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总之,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临床应用的常规方法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DBE和CE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而有效的手段,尤其DBE是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兼具的重要方法;单气囊内镜和小肠腔内超声检查也将逐渐用于临床;小肠CTVE作为无创的检查方法,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小肠内镜检查的患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各种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它们相互补充,必定会把小肠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Pennazio M.Capsule endoscopy:where are we after 6 years of clinical use?Dig Liver Dis,2006,38:867-878.

[2]Rondonotti E,Herrerias JM,Pennazio M,et al.Complications,limitations,and failures of capsule endoscopy:a review of 733 cases.Gastrointest Endosc,2005,62:712-716.

[3]Pennazio M,Santucci R,Rondonotti E,et al.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apsule endoscopy:report of 100 consecutive cases.Gastroenterology,2004,126:643-653.

[4]Hartmann D,Schmidt H,Bolz G,et al.A prospective two-center study comparing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with intraoperative ente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obscure GI bleeding.Gastrointest Endosc,2005,61:826-832.

[5]Delvaux M,Fassler I,Gay G.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e endoscopic video capsule as the initial intestinal investiga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cure digestive bleeding:validation of a diagnostic strategy based on the patient outcome after 12 months.Endoscopy,2004,36:1067-1073.

[6]智发朝.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06-208.

[7]智发朝,白杨,徐智民,等.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中国消化内镜,2007,1:24-27.

[8]张晨莉,马天乐,金承荣,等.34例不明原因疑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钡灌检查对比研究.胃肠病学,2005,10:15-19.

[9]张杰,张镭,郝建宇,等.CT仿真小肠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间质瘤一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10.

[10]Tanaka S,Mitsui K,Tatsuguchi A,et al.Current status of double balloon endoscopy——indications,insertion route,sedation,complications,technical matters.Gastrointest Endosc,2007,66:30-33.

[11]Kita H,Yamamoto H.Double-balloon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6,20:179-194.

[12]Yamamoto H,Kita H,Sunada K,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double-balloon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mall-intestinal diseases.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2:1010-1016.

[13]Heine GD,Hadithi M,Groenen MJ,et al.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indications,diagnostic yield,and complications in a series of 27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mall-bowel disease.Endoscopy,2006,38:42-48.

[14]Fa-chao Zhi,Hui Yue,Bo Jiang,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for small-intestinal disease:experience from China.Gastrointest Endosc,2007,66:19-21.

[15]Forman J,Karp B,Uradomo L,et al.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y of the small bowel: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yield in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astrointest Endosc,2007,65:AB172.



联系我们

门诊:0791-88862212

纪检:0791-88862267

急诊:0791-88862291

预约:0791-86761310

“4+X”勤廉医院建设专项整治举报电话:88862267

 

医疗:0791-88862309

医保:0791-88862268

投诉:0791-88862216

体检中心:0791-88862328

备案信息: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